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馆联盟秘书长、广东科学中心副主任邱银忠表示,天文摄影不仅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更是人类探索宇宙、追求真理的重要途径。本次比赛鼓励参赛者用镜头捕捉夜空中那些遥远而神秘的星光,无论是璀璨的银河、绚丽的星云,还是行星的轨迹、月相的变幻金昌期货配资,都可以成为一幅幅精美的天文摄影作品参赛,向公众展示星空之美、宇宙之美、科学之美,激发大众对天文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邓文中和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刘焕彬亲临主会场现场,分别为公众带来主题为《科学与工程》《亲近科学拥抱未来》两场的科普讲座。
来源:财联社
中国领先的综合助农服务商中和农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和农信”)再度递表港交所。9月27日,港交所披露了中和农信的上市申请,中金公司为其独家保荐人。
招股书显示,中和农信是中国领先的综合助农服务商,致力于通过提供技术驱动的综合性产品和服务,包括农村普惠信贷服务、农业生产服务、农村消费品及服务以及农村清洁能源服务,来赋能小农户和农村小微企业主。
招股书显示,中和农信展示了良好的业务增长、更加多元化的收入结构以及广阔的市场潜力。财务数据显示中和农信2021-2023年及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分别录得收入22.24亿元(人民币,下同)、24.29亿元、31.81亿元及19.2亿元,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
技术驱动线上+线下服务体系,覆盖10万个村庄2亿人口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 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中国农村常住人口约4.77亿,且“大国小农”仍是基本国情,农村经营主体中的98%均为小农户和农村小微企业主。近年来农村经济稳中向好,超越了城镇市场的增长。然而农村用户群体仍面临如缺乏定制化产品及服务、缺乏获取相关信息的渠道等多重痛点,以致于其未能被充分服务。而在服务供给端,由于中国农村用户居住分散、农村地区数字化程度偏低、更依赖于传统熟人社会的服务场景,因此单一的线上触达难以充分满足农村客户需求,纯粹的线下服务模式则制约了规模化发展和可持续运营。
近三十年深耕农村市场,中和农信充分利用农村社会的“熟人社会”特点,建立了覆盖广泛的本地服务网络。截至2024年6月30日,中和农信的综合助农服务已覆盖10万个村庄,遍布中国23个省级地区的约550个县,覆盖近2亿农村人口。本地服务网络由约550家分支机构组成,拥有7200多名员工,并与约127,000名接近客户的村级合作伙伴紧密合作。
中和农信大力推动技术驱动的线上+线下运营体系,有效管理分散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的线下服务网络。中和农信敏锐的察觉到,在我国农村市场中,信任是关键因素。其各地分支机构“精选”本乡本土居民作为员工和合作伙伴,直接参与农村社区的日常运营和服务,增强了与客户的联系。这种高频率的接触使客户更加愿意使用中和农信的服务,形成了良好的口碑传播。同时,中和农信通过其自主研发的决策中心技术基座,为所有业务流程实现了数字化运营管理。该决策中心由数百名农业、风控和技术专家提供支持,通过对线下服务网络的信息进行数字化和同步化,可以从运营反馈中学习,更快地作出业务决策并复制流程,从而更高效地支持业务拓展,并及时在互动中生成洞察,支持服务的迭代升级。于往绩记录期内,中和农信已产生的研发开支超过3亿元,投入占比高于同行业。
收入多元化布局显成效,非信贷业务增长显著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达到5050元,实际增长9.2%,增速高于城镇居民消费。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农村消费市场明显增长,2023年乡村消费品零售额达到64005亿元,同比增长8.0%。与此同时,互联网普及率已达到66.5%,农村网民规模达到3.26亿。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及新技术的应用,释放了农村消费模式的巨大潜力。
尽管农村消费需求不断增长和升级,我国农村消费市场仍存在短板。例如,消费能力提升空间不足、快递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突出,以及商品质量、售后服务和维权等方面存在不足。
为了更好地“综合助农”,中和农信提出了“服务农村最后一百米”的口号,打造“技术驱动的线上+线下的全渠道运营”的特色模式,全力冲向农村社会化服务的各个方面。
在农业生产服务方面,中和农信基于对农村小微客户的深入了解,提供便捷且技术驱动的综合解决方案,利用现代农业技术提升作物管理和产量,帮助农户增收。在农村消费领域,公司与上下游合作伙伴携手,通过数字化服务平台提供绿色耐用品、定制消费品和数字保险等多元化服务。在农村清洁能源服务方面,中和农信与地方政府及能源企业合作,探索有效的户用光伏开发模式,助力农户增收,推动乡村振兴和实现“双碳”目标。
招股书显示,中和农信的财务收入进一步增长29.5%,即从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14.82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24年同期的19.20亿元。其中,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至2024年同期,我们非信贷业务收入进一步增长42.0%,占总收入的比例从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35.8%增长至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39.3%。
在信贷业务监管日益严格的背景下,中和农信非信贷业务的显著增长,可以视作其业务第二增长曲线,或许有利于企业应对环境变化带来的不确定风险。
贷款质量表现良好,未来谨慎业务扩张
中和农信目前贷款产品包括“极速贷”、“惠农贷”、“农分期”,“极速贷”由AI驱动进行信用评估,后两款产品除了AI评估,还需要结合线下团队进行尽调。
三款产品均面向农村居民及农村小微企业主,其中“农分期”主要指在中和农信平台上购买农资农机具、绿色耐用品以及其他消费品等的客户。
中和农信的贷款质量表现良好。截至2024年6月30日,其贷款余额超过200亿元,30天以上及90天以上违约率分别为2.08%、1.52%,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该违约率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其信贷损失率较2023年末略有上升。信用损失率略有上升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部分借款人在疫情期间遇到困难,这些贷款中很大一部分逾期超过12个月,并在2023年和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六个月内被注销。此外,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2023年及截至2024年6月30日,中国农产品价格普遍大幅波动,导致许多小农户和农村小企业主收入下降,从而影响了他们的还款能力。
中和农信采取了更加谨慎业务扩张计划,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在河北、内蒙古、辽宁、山西、河南、甘肃和湖南的分支机构数量较多,这主要是由于公司在这些地区经营时间较长。未来,公司计划在已有业务且仍有扩展空间的省份开设新分支,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责任编辑:何松琳 金昌期货配资